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跨境电商物流:在变革浪潮中寻新机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5-20

当 800 美金免税政策成为历史,T86 豁免条款正式取消,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如同置身于风暴眼,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 “压力测试”。在这充满迷雾的困境中,企业若想穿越周期,就必须精准找到前行方向,在行业重构中重塑核心能力。在第八届中国跨境电商物流趋势峰会上,万邦速达创始人兼 CEO 周婷婷女士带来主题分享《美国加税背景下跨境物流行业重塑机遇》,凭借自身真实的创业感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变局之中谋新篇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局势以及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巨大挑战,周婷婷坦言:“这或许是我创业以来最为忙碌的一段时期,每日都在与各种不确定性周旋。”

随着 800 美金豁免政策取消,美国市场在中国跨境电商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滑,尤其在以小包直发为主的业务模式上,这一趋势表现得更为显著。“依据我们自身以及部分客户的数据,美国市场的小包业务占比已降至整体业务的 20% 左右。” 她指出,这一变化背后,是行业向海外仓和半托管模式的持续转型。

回顾过往几年中美跨境贸易的发展历程,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涉及芯片、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再加上 2020 年疫情的冲击以及 2021 年亚马逊风波的影响,越来越多卖家开始积极布局独立站及欧洲市场。到了 2024 至 2025 年,地缘政治风险促使平台型卖家加速向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转移。

“其实从去年开始,拉美市场的爆发态势就已十分明显,而美国市场则坚定地朝着半托管、海外仓方向发展。” 她补充道。

在小包专线领域,早在 2022 年,万邦速达便敏锐察觉到美国监管趋严的信号。“审查频率逐年增加,数据和实物查验力度不断加大。到 2023 年,美国推进 T86 取消,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针对四小龙平台计划开始征税,重点针对的就是规模庞大的小包业务。”

周婷婷女士分享了一个关键细节:“我们提供的是全链路服务,必须在航班起飞前获得 CBP 的预清关确认,才能安排货物装机。这一点航司可能感触不深,但对我们日常运营而言至关重要。”

为了契合美国这一清关流程要求,万邦速达不得不将所有发往美国的小包货物在每天早上 6 点前完成出库,赶在美国当地下班前走完所有流程,以此确保当天出库的货物能通过当天航班顺利出运。

面对愈发严苛的监管环境与复杂的国际局势,她强调,跨境小包业务对运营效率和时效提出了更高标准。作为仍在拼搏的创业者,大家正凭借极致的执行力和强大的系统能力,努力在变局中开辟新的发展局面。

当前,仅有部分航司对跨境包裹实施起飞前预清关要求,但随着全球监管环境日益收紧,这一要求很可能成为行业通行规则。她指出:“早在 2023 年 5 月,欧盟就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海关改革提案,提出取消 150 欧元的免税额度。今年年初,我们已遭受了一波美国临时关税政策冲击。”

在过去几个月里,专注于跨境专线小包的物流公司,针对美国市场关税政策调整,已制定并实施了大量应对策略,积极进行业务调整。特别是在包裹清关与税务申报方面,美国正采取一系列更为严格的举措。

目前,美国海关处理跨境电商包裹时,不再单纯依据包裹申报的 “价值” 判定是否征税,而是更加关注包裹商品品类与对应关税税则的匹配情况。这种做法与传统外贸模式(如 FOB 贸易条款)及 FBA 模式下的清关逻辑愈发相似,着重强调数据真实性、申报准确性和合规性。

她认为,这类监管模式在未来几年极有可能被欧盟借鉴采用。因此,不排除到 2028 年前后,欧盟也会对跨境电商包裹实施类似关税申报制度,并强化清关过程中的数据审核与合规查验。

基于此,当下的调整不仅是对美国市场的短期应对,更是面向全球主流市场监管趋势的前瞻性布局。她表示:“尽管挑战重重,但全球市场依旧存在诸多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市场与赛道。”

重新定义 “走出去”

谈及未来规划,万邦速达创始人兼 CEO 周婷婷女士分享了如下观点:

  1. 选定战略市场:从去年起,她就着手部署 3 到 5 年的中长期规划,横向涵盖国家市场线,纵向涉及产业品类线。拉美、中东市场在跨境小包领域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日韩及东南亚市场的潜力同样不容小觑。
  2. 组织架构和业务调整:鉴于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差异,公司需要相应调整组织架构与业务模型,以适应更为复杂的不同目的国清关要求。
  3. 技术赋能:以往依赖人力的工作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今必须依靠系统。随着政策趋严和品类日益复杂,数据采集、标签映射、AI 品类识别、关税归类等技术已成为数字化基础设施。

在市场选择上,她着重强调东南亚与日韩市场的潜力。“中国跨境电商军团在东南亚已取得斐然成绩,TEMU、TikTok 均实现重大突破。” 随着当地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不断升级,加之人口红利持续释放,东南亚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同时,她也指出,日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稳定市场,“我近期多次前往日本调研发现,其电商增速的 80%-90% 都源于中国跨境电商平台。” 她总结道:“过去我们从中国走向全球的路径较为单一,业务相对简单,无需深入理解关务政策和货物数据分类系统。但如今,一个提单可能涉及 5000 个包裹、2000 种 SKU,数据化、标准化能力已成为跨境电商生存的必备技能。”

早在 2018 年中美贸易战波及半导体行业时,周婷婷女士曾认为一般贸易产品不会受到影响,然而六七年后的今天,现实表明外贸体系的震荡已蔓延至跨境电商领域。“过去十几年,我们充分享受了跨境电商带来的红利,但当下形势已然不同。” 她指出,面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中国跨境企业需要思考的,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 “出口商品”,而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重构自身商业模型。

她强调,“走出去” 并非仅仅建立海外仓,更意味着商业模式、产业模式与全球化能力的重塑。“这不仅需要仓储能力,更考验我们对全球供应链的管理、协同以及市场洞察能力。” 以当前 DTC 品牌布局为例,未来五年,中国企业将明显加快向东南亚采购链的迁移,头部品牌也将陆续在越南、印尼等地设立本地采购团队。这不仅源于成本优势,更因为欧美大品牌已率先完成布局,这一趋势正深刻影响中国企业出海时的整体供应链布局策略。

值得关注的是,她指出当前中国卖家与海外客户之间的供需逻辑也在发生转变:“以往是从中国走向全球,如今逐渐出现从东南亚走向全球的模式。许多欧美品牌客户、平台商家开始将生产与履约节点向越南、马来西亚等地转移,中国的跨境专线公司也在为这些客户在东南亚搭建本地履约体系。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为地理位置的转移,更意味着服务模型的重构。万邦速达原本的客户群体也在改变,从平台卖家、独立站运营者,逐渐转变为越来越多来自东南亚制造基地的欧美客户,他们对跨境物流的需求更加细致和复杂。”

“最近半年,我一直在研究半导体、汽车零部件、智能硬件、新兴消费电子、机器人等领域。比如我们常见的扫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未来还会涌现出更多智能生活终端新产品线。” 这些新机会,不仅是跨境出口的品类机遇,更是围绕 “新制造 + 新物流 + 新履约” 的系统性重构。

跨境物流企业的自我进化

周婷婷指出,当下跨境 To B 与 To C 市场蕴含大量结构性机会,物流已不仅是跟随商流的配套环节,更是产业迁移与模式变革前置的关键基础设施。面对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她坦言:“很多变化我们无法掌控,那就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她强调,企业应首先完成内部管理体系升级,包括构建精细化的生产与运营管理能力、完善成熟的合规制度、打造高效的组织与项目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同步提升外部能力,建立全球供应商协作网络,并结合本地化团队运营,打破固有刻板印象。“物流企业并非一定要依赖重资产,也可以侧重于重资源、重技术、重管理、重网络。我们强调的是运用最合适的资源构建自身商业模式。”

要做好分层次的能力体系建设,实现前台快速响应,中台高效协同。她详细介绍了团队搭建 “三位一体” 组织体系的经验:

  • 前台:由行业专家带队,精准对接客户与新业务需求。
  • 中台:负责解决方案、全球供应商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协调工作。
  • 后台:通过数字化系统,保障数据透明、流程高效、审计合规。

她特别强调合规化体系建设与数字化的重要性:“合规不仅是规则,更要有相应机制。我们内部已搭建起一套数字化审查与风控系统,用于监管项目运行过程中每个节点的合规性。”

当行业变化剧烈时,组织响应速度更快的企业,将在新业务机会中占据优势。我们虽无法左右变化,但持续的自我进化,不仅是应对未来各种不确定性的底气,更是获取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力量源泉。在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的变革浪潮中,像万邦速达这样积极探索、主动求变的企业,正为行业发展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着行业在重构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