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第 20 周(5 月 12 日 - 18 日),中国机场(含港澳台)货运航班量榜单释放出多重积极信号。Top30 机场周货运航班量合计达 8298 班,环比增长 12.26%(增加 906 班),同比增长 6.58%(增加 512 班),且连续 14 周保持同比正增长。这一数据既反映出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对物流链的直接提振,也揭示了中国航空货运市场在区域布局、枢纽能级提升中的结构性变革。
榜单数据显示,Top30 机场货运航班量在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的背景下迎来 “强势反弹”。尽管较节前(第 17 周)仍少 64 班,但环比增幅显著,表明跨境贸易需求正在快速修复。以上海浦东、香港、深圳宝安等外贸枢纽为例,其货运增量直接关联电子设备、机械零件等出口商品运输需求。例如,上海浦东周货运航班量达 939 班,环比增加 127 班,稳居全国第二,其国际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成为中美贸易回暖的 “晴雨表”。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机场以 1581 班稳居榜首,环比增加 106 班。作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香港依托自由港政策和多式联运优势,不仅承接内地转口贸易需求,更吸引东南亚及欧美货运中转业务,其稳定增长体现了全球供应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回升。
榜单中最亮眼的变化来自鄂州花湖机场 —— 以 778 班的周货运量反超深圳宝安,跃居第三位,环比增幅达 123 班,成为 Top30 中增量第二大的机场。这一突破背后是中国首个专业货运枢纽的战略落地:自 2024 年投运以来,鄂州花湖依托顺丰航空物流网络,快速开通鄂州 — 圣萨尔瓦多、鄂州 — 法兰克福等国际货运航线,吸引电子制造、生鲜冷链等产业集聚。其排名上升不仅改写了传统客运枢纽主导货运的格局,更标志着中国航空货运从 “客货混跑” 向 “专业枢纽” 转型的加速。
中西部机场的崛起同样值得关注。郑州新郑(第 7 位,375 班,环比 + 56 班)作为 “空中丝绸之路” 重要节点,依托中欧班列协同效应,持续巩固高端水果、电子产品集散中心地位;乌鲁木齐天山(第 13 位,125 班,环比 + 30 班)借力 “一带一路” 西线通道,中亚货运航线增量显著,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东、欧洲的新支点。这些机场的增长打破了东部沿海垄断格局,体现了中国货运网络向 “东西互济、陆海联动” 的均衡化发展。
榜单呈现明显的梯队分化特征:
行业深层趋势方面,电商物流与制造业升级成为核心驱动力。例如,杭州萧山(第 9 位,333 班,环比 + 73 班)受益于跨境电商爆发,菜鸟网络等企业加密 “杭州 — 欧洲” 包机航线,推动美妆、小家电出口;北京首都(第 10 位,259 班,环比 + 34 班)则依托京津冀半导体产业集群,电子元器件运输需求旺盛。此外,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电池、零部件运输,广州白云、天津滨海等机场的相关货运量同比增幅均超 15%。
尽管市场回暖,行业仍面临挑战:一是国际油价波动可能推高运输成本;二是部分中小机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增长(如济南遥墙因货站容量不足环比微降);三是全球供应链重构下,如何平衡 “效率优先” 与 “安全可控” 成为新课题。
展望未来,中国航空货运市场将呈现两大趋势:
第 20 周的货运数据既是中美贸易缓和的 “即时反馈”,更是中国航空货运体系韧性的集中展现。从香港、上海的 “国际枢纽” 到鄂州、郑州的 “区域支点”,榜单背后是中国供应链在全球变局中的主动重构。未来,随着 “双循环” 战略深化,航空货运将不仅是贸易 “连接器”,更将成为产业升级 “助推器”,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释放更大能量。
2025-5-28
2025-5-27
2025-5-26
2025-5-23
2025-5-22
2025-5-21
2025-5-20
202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