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美国在贸易政策领域动作频频,先后针对风电设备及零部件启动 232 条款调查,并就关键矿物清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释放出通过贸易限制强化本土产业保护与国家安全的明确信号。这两项举措不仅将直接影响全球风电设备制造商、矿物供应商的市场布局,更可能重塑相关产业链的全球分工格局,给国际贸易环境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8 月,美国工业与安全局(BIS)正式就 “进口风力发电机及其零部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发起 232 条款调查,并开启公众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 9 月 9 日。此次调查并非偶然,而是美国近年来 “制造业回流” 与 “能源安全战略” 的延伸 —— 随着风电成为美国清洁能源转型的核心领域之一,其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度,被认为可能存在 “国家安全隐患”。
为全面评估风险,BIS 明确要求利益相关方围绕10 个关键维度提交信息,涵盖市场需求、产能供给、供应链风险、贸易公平性等多个层面:
若调查最终认定进口风电设备 “威胁国家安全”,美国极有可能对相关产品加征额外关税,这将直接影响全球风电设备企业的对美出口成本。以中国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出口国之一,若被纳入关税范围,国内风机制造商需重新评估对美业务的利润空间,或通过在美设厂、与本土企业合作等方式规避风险。
几乎同一时间,美国内政部发布《2025 年度关键矿物清单草案》,不仅对清单内容进行重大调整,更明确表示清单内矿物的进口可能面临 232 条款关税。此次草案是根据《2020 年能源法案》要求(每三年更新一次)制定,旨在通过精准识别 “对经济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的矿物,引导联邦投资、税收优惠与采矿许可政策,减少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
草案清单共包含54 种矿物,核心调整包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清单制定首次引入量化风险评估模型—— 美国地质调查局通过模拟 84 种矿物在 1200 多个贸易中断情景下的影响,计算出 “概率加权经济损失”。结果显示,对美国经济影响最大的前 10 种关键矿物为:钐、铑、镥、铽、镝、镓、锗、钆、钨和铌,这些矿物多为稀土或稀有金属,广泛用于半导体、新能源电池、国防装备等领域,且高度依赖进口。
例如,若美国完全停止从南非进口铑(用于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可能导致 GDP 减少 640 亿美元,尽管该情景发生概率仅 3.9%,但其潜在风险仍被列为 “高优先级”。这种量化评估方式,也为后续 232 条款关税的针对性实施提供了 “数据支撑”。
美国此次对风电设备与关键矿物的 232 条款动作,本质上是通过 “国家安全” 名义,推动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深度绑定,这将给全球供应链带来 “双向挤压” 效应:
对美国本土企业而言,短期可能受益于政策保护 —— 本土风电设备制造商、矿物开采企业有望获得更多政府订单、税收减免与许可便利;但长期来看,进口成本上升可能推高国内风电项目建设、制造业生产的整体成本,最终传导至消费者端。
对全球出口企业而言,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若被纳入 232 关税范围,对美出口将面临成本压力,需通过 “本土化生产”“供应链多元化”(如将产能转移至墨西哥、加拿大等美国盟友国家)规避风险;另一方面,美国对关键矿物的本土产能扩张需求,也为具备技术与资金优势的外国企业提供了合作机会(如参与美国矿山开发、矿物加工项目)。
此外,这一系列举措还可能引发贸易连锁反应—— 若美国对风电设备、关键矿物加征关税,相关出口国可能通过反制措施保护本土产业,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摩擦。例如,中国作为铜、稀土等关键矿物的重要出口国,若美国实施限制,可能影响中美在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的合作节奏。
面对美国 232 条款的新动向,全球相关行业已开始积极应对:
美国此次在风电设备与关键矿物领域的 232 条款动作,既是其 “本土优先” 战略的延续,也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 “安全焦虑”。未来,如何在 “国家安全” 与 “贸易自由” 之间找到平衡,如何通过合作而非对抗保障供应链稳定,将成为全球各国与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2025-8-29
2025-8-28
2025-8-27
2025-8-26
2025-8-25
2025-8-22
2025-8-21
202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