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美国再挥贸易大棒:风电设备与关键矿物受冲击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8-29

2025 年 8 月,美国在贸易政策领域动作频频,先后针对风电设备及零部件启动 232 条款调查,并就关键矿物清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释放出通过贸易限制强化本土产业保护与国家安全的明确信号。这两项举措不仅将直接影响全球风电设备制造商、矿物供应商的市场布局,更可能重塑相关产业链的全球分工格局,给国际贸易环境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风电设备首迎 232 调查:10 大核心问题锁定供应链安全

8 月,美国工业与安全局(BIS)正式就 “进口风力发电机及其零部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发起 232 条款调查,并开启公众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 9 月 9 日。此次调查并非偶然,而是美国近年来 “制造业回流” 与 “能源安全战略” 的延伸 —— 随着风电成为美国清洁能源转型的核心领域之一,其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度,被认为可能存在 “国家安全隐患”。

为全面评估风险,BIS 明确要求利益相关方围绕10 个关键维度提交信息,涵盖市场需求、产能供给、供应链风险、贸易公平性等多个层面:

  1. 美国当前及未来对风电设备的实际需求规模,包括陆上、海上风电项目的设备缺口;
  2. 本土产能对市场需求的覆盖能力,是否存在核心零部件(如叶片、发电机、控制系统)依赖进口的情况;
  3. 国际供应链的角色 —— 主要出口国(如中国、德国、丹麦等)在设备供应中的占比,是否存在 “单一来源依赖” 风险;
  4. 进口集中度问题:若少数国家或企业垄断供应,是否可能因地缘冲突、政策变动导致断供;
  5. 外国政府补贴与掠夺性贸易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通过低价倾销挤压美国本土风电产业的情况;
  6. 产能过剩与价格扭曲:外国过剩产能是否导致全球风电设备价格人为压低,损害美国制造商竞争力;
  7. 供应链操控风险:外国是否可能通过出口限制、技术壁垒等手段 “武器化” 风电设备供应;
  8. 技术安全隐患:境外制造的风机是否存在可被远程操控、数据泄露或功能故障的风险;
  9. 提升本土产能的可行性:通过政策激励能否快速扩大国内生产,减少进口依赖;
  10. 现行贸易政策的不足:是否需要通过加征关税、设置配额等措施,弥补现有政策对本土产业的保护空白。

若调查最终认定进口风电设备 “威胁国家安全”,美国极有可能对相关产品加征额外关税,这将直接影响全球风电设备企业的对美出口成本。以中国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出口国之一,若被纳入关税范围,国内风机制造商需重新评估对美业务的利润空间,或通过在美设厂、与本土企业合作等方式规避风险。

关键矿物清单扩容:54 种矿物锁定,铜、银等 6 种新增,铀与冶金煤待评估

几乎同一时间,美国内政部发布《2025 年度关键矿物清单草案》,不仅对清单内容进行重大调整,更明确表示清单内矿物的进口可能面临 232 条款关税。此次草案是根据《2020 年能源法案》要求(每三年更新一次)制定,旨在通过精准识别 “对经济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的矿物,引导联邦投资、税收优惠与采矿许可政策,减少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

清单调整:6 种新增,2 种删除,多类矿物待补

草案清单共包含54 种矿物,核心调整包括:

  • 新增 6 种:铜、铅、钾盐、铼、硅、银,这些矿物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铜、硅)、农业(钾盐)、高端制造(铼、银)等领域,被认为是美国实现 “碳中和” 与 “制造业升级” 的关键;
  • 删除 2 种:砷、碲,主要因美国本土产能提升及替代技术成熟,供应链风险降低;
  • 待评估矿物:铀(核电核心原料)、冶金煤(钢铁生产关键辅料)已被纳入考量,此外砷、镉、金、氦等 12 种未列入草案的矿物,也可能根据公众意见最终增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清单制定首次引入量化风险评估模型—— 美国地质调查局通过模拟 84 种矿物在 1200 多个贸易中断情景下的影响,计算出 “概率加权经济损失”。结果显示,对美国经济影响最大的前 10 种关键矿物为:钐、铑、镥、铽、镝、镓、锗、钆、钨和铌,这些矿物多为稀土或稀有金属,广泛用于半导体、新能源电池、国防装备等领域,且高度依赖进口。

例如,若美国完全停止从南非进口铑(用于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可能导致 GDP 减少 640 亿美元,尽管该情景发生概率仅 3.9%,但其潜在风险仍被列为 “高优先级”。这种量化评估方式,也为后续 232 条款关税的针对性实施提供了 “数据支撑”。

232 条款加码:全球供应链面临 “双向挤压”

美国此次对风电设备与关键矿物的 232 条款动作,本质上是通过 “国家安全” 名义,推动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深度绑定,这将给全球供应链带来 “双向挤压” 效应:

美国本土企业而言,短期可能受益于政策保护 —— 本土风电设备制造商、矿物开采企业有望获得更多政府订单、税收减免与许可便利;但长期来看,进口成本上升可能推高国内风电项目建设、制造业生产的整体成本,最终传导至消费者端。

全球出口企业而言,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若被纳入 232 关税范围,对美出口将面临成本压力,需通过 “本土化生产”“供应链多元化”(如将产能转移至墨西哥、加拿大等美国盟友国家)规避风险;另一方面,美国对关键矿物的本土产能扩张需求,也为具备技术与资金优势的外国企业提供了合作机会(如参与美国矿山开发、矿物加工项目)。

此外,这一系列举措还可能引发贸易连锁反应—— 若美国对风电设备、关键矿物加征关税,相关出口国可能通过反制措施保护本土产业,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摩擦。例如,中国作为铜、稀土等关键矿物的重要出口国,若美国实施限制,可能影响中美在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的合作节奏。

行业应对:聚焦合规与供应链多元化

面对美国 232 条款的新动向,全球相关行业已开始积极应对:

  • 风电设备企业:加快梳理对美供应链,评估进口依赖度,同时探索与美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或在北美设立组装厂,降低 “原产地风险”;
  • 矿物企业:密切关注关键矿物清单的最终落地情况,针对新增的铜、银等矿物,提前布局美国市场的合规准入,同时拓展欧洲、东南亚等其他区域市场,避免单一市场依赖;
  • 政策跟踪:企业需加强对美国 232 条款调查进度、公众意见反馈结果的跟踪,及时调整贸易策略,必要时通过行业协会、法律途径参与政策制定,维护自身权益。

美国此次在风电设备与关键矿物领域的 232 条款动作,既是其 “本土优先” 战略的延续,也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 “安全焦虑”。未来,如何在 “国家安全” 与 “贸易自由” 之间找到平衡,如何通过合作而非对抗保障供应链稳定,将成为全球各国与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