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订阅 快讯 资讯 公司新闻

航运物流变革下的国际货代市场新态势

来自:Admin发布时间:2025-7-8

在全球经济的大棋盘上,航运物流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宛如连接各国经济的动脉。而近期,这一领域风云变幻,各类事件频发,对国际货代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未来走向也充满了变数。

航运物流现状:运价波动与市场震荡

上海航运交易所 7 月 4 日数据显示,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中,中国至美西和美东运价较 6 月 6 日运费高峰分别暴跌 63% 和 41% ,美西从 5606 美元 / FEU 降至 2089 美元 / FEU,美东从 6939 美元 / FEU 降至 4124 美元 / FEU。近月来,中美航运价格可谓 “大起大落”。5 月 14 日中美关税战休战 90 天,刺激中国运往美国的货物大增,一时间货轮供不应求,运费一路攀升。但上月第二周开始,运费不断回落,目前已跌穿休战前价格。背后原因在于货轮运力恢复正常,而货物出口量却出现下跌,陷入 “无货可运” 的局面。

7 月总运力达到惊人的 157 万标准箱(TEU),创下 2021 年以来新高。即便有 8.6% 的船计划停航,运力仍比去年 7 月多了近 20%,8 月运力虽略降,但也比去年多 10.6%。运力严重过剩叠加前期 “抢运潮” 导致需求疲软,使得船公司 7 月 1 日的涨价计划泡汤,旺季附加费也大概率无法收取。

从全球海运贸易整体数据来看,2024 年全球海运贸易增长 2.6% 至 126.6 亿吨,主要商品贸易均保持增长。但进入 2025 年,受美 “对等” 关税政策影响,世界贸易组织预计 2025 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 0.2%。克拉克森研究公司也认为,2025 年将成为 2020 年以来航运市场艰难的一年。

国际货代市场受冲击:业务调整与风险应对

国际货代行业作为全球贸易的 “神经中枢”,在航运物流市场的大幅波动下,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国际货代行业通过整合海运、空运、陆运及多式联运资源,为全球贸易提供端到端物流解决方案,而航运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其业务量与运营成本。

中美航线运输市场受美国 “对等关税” 影响,4 月 11 日当周,部分货物取消出运计划,即期市场订舱明显减少,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分别较上期下跌 4.8%、2.4% 。一些受访货代公司表示,3 - 4 月出货淡季叠加关税影响,有货主暂停出货,也有部分继续装船 “抢运”,但更多持观望态度。从物流企业反馈来看,近期运往美国市场的一般贸易货物急剧下滑。

为应对风险,货代企业纷纷采取多元市场布局策略。部分物流企业早已在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多元化布局,物流产品覆盖全球大部分海运港口和空运机场。例如广州一家汽车物流运输企业,因对美贸易不确定性,2020 年左右就停止二手车出口美国业务,近几个月停止出口美国东西海岸一手汽车业务,目前主要拓展东南亚、欧洲等市场。

货代市场未来趋势:挑战与机遇并存

全球货运代理市场受全球化与跨境电商双重驱动,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稳健增长。但就当前航运物流形势及关联影响而言,国际货代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在挑战方面,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带来的关税波动持续影响货代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模式。如中美贸易摩擦及美国 “对等关税” 政策,使货代企业不得不寻找成本更低的物流解决方案。碳排放监管政策收紧,也将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竞争加剧,中小货代企业生存压力增大。

从机遇角度看,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拉美)的崛起,为货代企业带来业务拓展机遇。随着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稳步攀升。冷链物流、危险品运输等专业化领域年增长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中小货代企业提供差异化竞争空间。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核心驱动力,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如通过搭建数字平台实现运输路线动态优化、货物状态实时追踪及单证处理自动化。

中国国际货代市场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2023 年已突破 3 万亿元,其中海运占比达 78%,空运和陆运分别占 16% 和 6%,预计到 2025 年海运货代市场规模将超过 2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5% 以上 。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与航运物流市场波动中,国际货代企业若能把握新兴市场机遇,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同时有效应对关税、竞争等风险,有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