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空运市场风云变幻,亚太地区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根据权威数据机构 WorldACD 所发布的数据,在今年第 16 周(4 月 14 日至 20 日),亚太地区的空运领域呈现出吨位与运价双双下滑的态势,其中吨位环比下降 4%,运价则环比下降 3%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计费重量周环比下降幅度更为明显,达到了 6%。
回顾近两年来第 16 周的市场数据,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来自各个始发地的需求均呈现出环比下降的趋势。但今年与去年相比,最大的不同点体现在运价走势上。去年同期,运价处于上涨通道,而今年,除中南美洲外,所有出口地在第 16 周的运价均环比下降 。这一变化无疑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航空货运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变数。
在亚太地区内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至美国的航线货量表现不佳,连续第四周下降,环比降幅达 7%。与去年第 16 周相比,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至美国的总货量下降了 16%。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地区至美国的整体货量仅下降了 3%。这一相对缓和的降幅主要得益于该地区部分国家和地区出口的逆势增长,其中越南增长 42%、台湾增长 30%、泰国增长 24% 以及日本增长 12% 。这些增长亮点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整体市场下行的压力,也反映出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各地区凭借自身的产业优势与市场策略,展现出不同的发展韧性。
亚太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与贸易枢纽,其航空货运市场的变化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运价的持续下跌,可能源于供需关系的失衡,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不稳定,贸易需求增长乏力,导致空运市场供大于求,进而拉低运价。而货量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化,则受到产业转移、贸易政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越南、泰国等国家近年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制造业快速发展,推动了出口货量的增长;而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货量的下降,或许与产业结构调整、外部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相关。
对于从事航空货运的企业而言,当前亚太地区市场的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运价下跌压缩了利润空间,企业需要通过优化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等方式来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货量的增长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业务拓展方向,精准把握这些增长热点地区的市场需求,合理调配运力资源,有望在困境中寻得发展新机。而对于相关政策制定者来说,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均衡发展,提升整体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也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未来,亚太地区空运市场走向何方,是运价触底反弹,还是货量进一步分化,仍有待持续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亚太地区空运市场的动态,将继续深刻影响着全球贸易与物流的格局。
2025-4-28
2025-4-27
2025-4-26
2025-4-24
2025-4-23
2025-4-22
2025-4-21
202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