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当下,贸易政策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近期,美国对中国征收巨额关税这一举措,正深刻影响着全球航运业,尤其是船公司正艰难应对订单锐减的困境,从中国出发的货船被取消数量不断攀升。
知名货代 HLS Group(鸿安)的最新统计数据令人咋舌,由于订单急剧减少,中国出发的集装箱航线已有 80 个航次被取消。中美关税问题的持续僵持,让船公司如坐针毡,纷纷开始暂停或者调整跨太平洋航线服务。就在上周,船公司 ONE 宣布暂停 Premier 联盟原计划于 5 月运营的跨太平洋航线 PN4(Pacific North4),恢复时间待定。这条航线原本规划停靠的港口丰富,涵盖了青岛、宁波、上海、釜山、温哥华以及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等重要港口。
北美集装箱运输量的减少,其影响不容小觑。分析师指出,这将对经济和供应链造成重大冲击。以常见的每趟航行装载 8,000 至 10,000 标箱的船只为例,若这类船只停止运营,整个集装箱运输行业瞬间就会减少 64 万至 80 万标箱的货运量。
而这 80 个航次的取消、近 80 万标箱的 “运力蒸发”,更是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港口起重机作业量会随之减少,港口可收取的费用降低;集装箱装卸、卡车和铁路运输以及仓库储存等相关业务也会跟着减少。世界贸易组织(WTO)也发出警告,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实施后,全球未来贸易活动将急速恶化。美国物流公司 JB Hunt 就是典型受害者,受新关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其股价已跌至 2020 年 11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丹麦航运分析公司 Sea - Intelligence 坦言,目前难以知晓订单数量减少对船只时刻表的具体影响程度,因为尚无模型可以准确推断。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亚洲与美国这条航线上的集装箱,大部分来自中国。当前,全球进口美国的集装箱中,中国占比达 30%,而在亚洲进口美国的集装箱中,中国更是占了 54%。
从数据来看,3 月最后一周到 4 月第一周期间,全球和美国贸易的订单大幅跳水,服饰与配件以及羊毛、针织和纺织品等商品价格暴跌超过 50%。中国输美的主要产品,如服装、玩具、家具和体育器材等,如今都需缴纳高额关税。对于远洋集装箱船公司而言,塞满舱位才是盈利关键。在集装箱装载量不饱和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启用大型货柜船运输。所以,为确保船只有一定载运力,取消既定船期成为船公司的无奈之举。
在中国与美国贸易量逐渐减少的背景下,越南却迎来了发展契机,这从运费变化中可见一斑。由于美国货主对货物仍有进口需求,从越南胡志明到南加州洛杉矶港口的集装箱费用在四月大幅上涨 24%。挪威航运分析公司 Xeneta 统计的 2025 年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上海与越南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胡志明,两者之间的运费价格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以 40 尺大柜计算,从上海和胡志明运往 LA/LB 港的运费差距也在持续缩减。
美国对中国征收巨额关税,让船公司陷入订单减少的困境,跨太平洋航线受到剧烈冲击,全球航运业格局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未来,随着贸易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航运业又将走向何方,值得持续关注。
2025-4-28
2025-4-27
2025-4-26
2025-4-24
2025-4-23
2025-4-22
2025-4-21
2025-4-20